再次切入超级赛道!巴斯夫与头部机器人企业签订新材料解决方案协议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8-20 14:09

8月18日,巴斯夫与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宣布在机器人新材料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巴斯夫继固态电池后再次切入超级赛道,更预示着高分子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将迎来革命性突破。

1 - 鍓⬜湰 (3).jpg

战略级合作:从工业协作到康养陪伴的跨越

此次合作由巴斯夫风险投资部门(BVC)主导,是其在中国机器人领域的首次战略布局。双方将聚焦工程塑料、聚氨酯(PU)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等核心材料,共同开发适用于机器人关节、线缆、仿生皮肤等关键部件的创新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巴斯夫继2017年与中科新松合作开发工业协作机器人后,再次在机器人材料领域发力。此前,巴斯夫已通过高温尼龙在机器人手臂、TPU在线缆涂层的应用展示了其技术实力,而此次与傅利叶的合作则将场景拓展至康养陪伴型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

作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傅利叶智能凭借全栈式机器人技术在全球市场占据独特地位。公司起家于外骨骼康复机器人,2024年该业务实现同比127%的爆发式增长,订单已排至2025年底。

在资本层面,傅利叶已完成13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6亿元,背后集结了IDG、红杉中国、软银集团等顶级机构。2025年1月完成的近8亿元E轮融资,以及5月润阳科技3亿元战略投资,进一步夯实了其技术研发与量产能力。

高分子材料:重构机器人“骨骼与肌肤”的核心密码

人形机器人的材料需求正推动高分子材料技术迭代升级。机器人本体轻量化需兼顾强度与韧性,而聚氨酯材料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关键突破口:

仿生皮肤:聚氨酯可制成多孔结构,在减重40%的同时提升抗弯强度,适用于关节密封圈、足部缓冲垫等部件。优佰特开发的玻纤增强聚氨酯异形轨道,密度仅为钢材1/3,强度却达金属数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结构部件:PA66、PPA等工程塑料通过短玻纤或连续纤维增强,可替代铝合金用于关节骨骼;PEEK材料凭借自润滑性与耐磨损性,成为执行器齿轮的首选,特斯拉OptimusGen2即通过PEEK应用实现减重10公斤。

智能交互:傅利叶GR-3采用的固特棉GFOAM材料,通过电子交联聚烯烃发泡技术实现高回弹与隔音减震,可全面包覆机器人全身,甚至精细面部区域。这种材料与巴斯夫TPU线缆涂层、Ultramid玻纤增强聚酰胺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机器人的“神经与骨骼”系统。

国内企业已加速布局:金发科技推出PBT+玻纤雷达外壳、LCP连接器;普利特投资10亿元建设40万吨/年新材料项目,二期聚焦PEEK、LCP等高端材料。巴斯夫此次合作,正是瞄准这一万亿级市场的先发优势。

市场爆发:人形机器人驱动材料需求指数级增长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行业增速普遍达50%-100%,未来几年出货量预计每年翻番,技术突破可能使2-3年内年出货量跃升至百万台。这直接拉动高分子材料需求——仅PEEK一项,在千万台机器人规模下即可创造525亿元市场。

康养领域成为关键突破口。傅利叶GR-3已在WRC2025展会上展示“具身智能康复港”解决方案,通过GRx系列机器人与外骨骼设备的协同,实现从导诊咨询到远程康复的全周期服务。这种场景化应用将推动医疗级高分子材料的定制化开发,例如医用级TPU的抗菌涂层、可降解聚氨酯的康复辅具等。

未来展望:从材料供应商到生态共建者

巴斯夫与傅利叶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预示着行业生态的重构。BVC作为合作发起方,其“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模式,可能为后续投资铺路。而傅利叶通过引入润阳科技等产业资本,正在构建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闭环。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材料创新已进入深水区——如何在轻量化、强度、成本间找到最优解,如何通过材料特性赋能机器人情感交互,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壁垒。这场由高分子材料引领的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而巴斯夫与傅利叶的携手,正是这场变革的序章。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